话剧演出《如梦之梦》 2017年11月23日在深圳保利剧院举办的话剧演出《如梦之梦》五周年纪念活动上,制作人王可然进行了“央华十年印记”和话剧演出《如梦之梦》五周年幕后故事的主题分享。
“情感消费是生产力” 央华戏剧由王可然创立已有十年,他一直致力于制作高端严肃戏剧。严肃戏剧在一些人看来和时下网络电视充斥的通俗娱乐有着一段挺远的距离,但央华戏剧为什么能够一直保持盈利,甚至推动了中国戏剧产业化的建立?这是一个有趣的值得深思的问题。 王可然提出了他一直以来的戏剧制作理念和出发点——“情感消费是生产力”。基于这样的出发点,一部能完成其生命旅行的优秀戏剧作品,需要达到一个标准:实现这部戏在舞台上和观众的情感关系,需要让当下能够建立剧场关系的人在观看后获得他所购买的各种快感。这样的作品,才是形成“生产力”的基础。 制作人王可然 什么是戏剧艺术的快感? 对于严肃戏剧给观众带来的快感,王可然解释道: 哈哈大笑是快感,悲从中来更是快感。快感不是简单的欢乐,更是对痛苦的提升、总结和拯救。 “每位朋友都是在无限烦恼中寻找和得到一点快感的寻路人,都是流浪在生命河流里跋涉的人,快乐是对跋涉过程的奖赏。”他如是说。 大明星为什么爱来演话剧? 在央华制作的众多作品中,有不少影视明星参演,从十年前的话剧演出《陪我看电视》中的张静初、柳云龙、张家辉,到这五年来的《如梦之梦》中的许晴、胡歌、李宇春、马思纯,从《暗恋桃花源》中的黄磊、何炅,到《明年此时》中的蒋雯丽等等…… 为何这些当红的影视明星愿意投身话剧舞台呢?王可然道出了这背后的秘密——戏剧作品对于快感的体现,不但成功地建立了戏剧和观众的关系,更是打动了众多明星,可能所有合理的票价的总和也不能达到一个一线演员的剪彩费用,但他们却愿意参与和稳定地演出话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双方目标和价值观的吻合。 可然做出了形象的比喻——人类有两位医生,一位医生治疗人身体的疾病,另一位医生是宗教和艺术,他让人们在活着和跋涉的过程中觉得生活有安慰和信心,让人们充分体会生命的快感。明星艺术家们,正是认同了这样的价值观和目标。 胡歌 徐堰铃 他们通过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传递给每一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爱和关心;通过戏剧的形式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让他们愿意用不少的钱和时间来看戏,并感受强烈的吸引力和快感;通过生动、刻骨铭心、栩栩如生的表现,以戏剧传递者的身份生动地传递着戏剧所有的价值观。 坚持艺术的规则 做戏是消费,不承认消费,戏剧不可能赢——这是王可然和他的严肃戏剧在市场上大获成功的硬道理,而他也表示,虽然戏剧艺术具有商业性,但也有其规则。去年话剧演出《如梦之梦》售票之后,千元的票被黄牛卖到几万元,这就严重的破坏了艺术的规则。艺术需要更多的人而不仅是金字塔顶尖的少数人来观看,如果一味追求过多的盈利,就拒绝了更多、更广泛的人在不同票价层面“进入”的机会。 秉承着这样一种态度,在《如梦之梦》市场极其火爆的情况下,央华戏剧却不断降低演出票的价格,将票价提高的行为会拒绝更多人享受戏剧的信心,这不是社会责任感而是戏剧艺术的规则。 五周年,精彩继续 为什么是话剧演出《如梦之梦》? 被主持人问及为什么当初会选择制作《如梦之梦》这部作品时,王可然说:五年前,中国的精英人群中出现了一种普遍的社会情绪,求佛问道之风也是那个时候开始盛行。这是因为这些人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除了政治信仰外其他信仰都没有建立,迅速的奔向物质积累,物质积累完成之后开始思考“为什么活着”的情感焦虑阶段。对于戏剧人来说,做精神产品,舞台和人的关系正是如此。 制作人王可然 主持人毕啸南 恰好当时是《宝岛一村》的演出之后,导演赖声川拿出了另一部作品的剧本,正是《如梦之梦》。这部规模巨大、主题深刻的作品被很多戏剧制作方都判了“死刑”,制作它就会“倾家荡产”。 但王可然说:“倾家荡产与我无关,赔还是不赔都不重要。”而且他认为,只要能呈现得完整,应该会在第二年回收成本。结果这部作品引起了轰动,一票难求。 王可然能够给出这样判断的依据,除了对于社会情绪的了解,还在于《如梦之梦》作品本身的魅力。在阅读剧本时,他产生了原先阅读《红楼梦》时的感触:生活的涓涓细流、方方面面,不是一个巨大的矛盾,而是带着各种极小矛盾的规则的河流。 “其中的一个场景,甚至让我泪如雨下。这样的阅读感受是我前所未有的,我感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剧中内在的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的力量。”王可然这样说着。 为此,他选择制作了话剧演出《如梦之梦》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和社会认可,五年间文化市场的发展也验证了他的理论和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