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舞台上的千年李白
仔细想想,将李白搬上舞台,简直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中国两千余年的历史长河,有故事可讲的先人本就不胜枚举,而具体到李白,这位诗仙的一生浪漫而神秘,在世人看来仿佛生存在现实与虚幻的夹缝之中,恰恰是舞台的方寸间长于表现的题材。 这部充满历史张力的作品中,我们或许将使一部分单纯因倾慕诗仙之名而走入剧场的观众失望——我们在舞台上呈现的是一个被还原了的,在身处之俗世与向往之仙境间反复徘徊的李白。
李白曾为世人留下了“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洒脱,留下了“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的狂傲,这些故事寄托着的是我们对于诗仙的向往和憧憬。而在《李白》中,我们将看到的则是他的另一副景象——两鬓斑白,陷入政治权谋无力自保的困顿书生。 关于李白与郭子仪的刎颈之交,至今仍有学者有所质疑。“一代威名迈光弼,千秋知已属青莲”,当天下兵马大元帅舍弃官职去相救一名落魄书生时,我们宁肯相信这是真实的——这或许是我们在舞台上惟一所寄托的一点小小的浪漫罢。
编剧郭启宏老师便以“文人戏”见长,作为他的代表作,他在《李白》中赋予强烈现实主义气息后,却又不忘平添几分诗意——这样的诗意带上了舞台,在导演演员及剧组其他主创人员们的共同创作下,成就了北京人艺常演不衰的一部经典。 这不是一个完美的李白,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沧桑落魄,仿佛与我们过去认识的那个李白格格不入。
然而当这样一个李白站在一轮明月之下时,那久违了的浪漫情怀终又铺面而来,我们曾寄望于在舞台上看到李白的洒脱不羁与豪放,却终被这样的一个垂暮老者狠狠震撼。 作为观众的你,当在剧场中看到这样一个诗意与现实并存的李白时,心中又会有如何的触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