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话剧舞台上,上演一部原汁原味的《雷雨》,有怎样的思考与坚持?在《雷雨》即将再度上演之前,我们与本轮演出的两位重排导演对话,以期让即将走入剧场的观众们看到属于人艺人的执着与初心。
在今天上演《雷雨》,不仅是致敬,同时也是探索,在保留半个余世纪前演出风貌的同时,我们也在做着积极的尝试,从主题到风格,看似不变的《雷雨》事实上也在内涵上有着积极的变化与调整。
顾威
守成不易,以人为本
因《雷雨》与话剧结缘,1989年起成为继郑榕后北京人艺又一位周朴园,再到后来担任《雷雨》的重排导演,顾威的艺术生涯与这部作品紧密联系,见证着这部话剧数十年的发展。在他看来,《雷雨》不是一代人的灵光乍现,而是几代人累积出的舞台经典,这也让这部作品具有了“守成”的意义。
然而“守成”并不代表“裹足不前”,尽管导演始终在强调保留剧中原本的原汁原味与时代特色,但这份执着并非是不合时宜的要求,在顾威看来,曹禺原作的样貌便已足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现代美学思潮发展下,原作中“人性的挣扎与呼号”的命题愈发凸显,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与承认,而北京人艺对《雷雨》数十年来的现实主义化处理与这样的命题可谓相得益彰,并不相悖。
从“色彩化”到“人性化”,从“功能化”到“合理化”,从“人”这样一个角度出发,顾威仍然认为《雷雨》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可从中参研出诸多艺术性的思考。顾威希望剧组的演员在表演时继续从人物出发,以人物为诠释原点,而《雷雨》既有着经典的号召力,又有着人艺精神的传承,这块人艺的“压舱石”无疑是一部绝佳的话剧实践教材。
王斑
经典传承,责任重大
从“大少爷”周萍到“老爷”周朴园,继而成为了《雷雨》的重排导演,王斑在近20年中,在《雷雨》实现了两次角色身份的转变,面对剧中这座周公馆,王斑笑称“这个家更离不开了,变成大家长了,家就更得操心了”。
在王斑看来,《雷雨》足以称得上是一部“纯粹”的话剧,“只有雷、雨、风,只有生命的呼号,只有一群可怜的生命,等待观众以悲悯的心去审视”。对今天的人艺人而言,继续以高水准将这部作品呈现在舞台上便成为了一种责任,这也使得王斑在戏里戏外,以“导演”和“周朴园”两种身份去面对同一部作品时,对本已熟悉的《雷雨》产生了新的理解与认知。
对于人艺艺术精神的“传承”,王斑以“熏”做出了一个形象化的概括,在剧组中,不断地将曾经自己学到的东西,在排练过程中,将关于这部作品的方方面面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事无巨细地传达给年轻人们,对于他而言,这便是自己作为人艺演员的义务与责任,而《雷雨》无疑是很具有典型性的载体,“《雷雨》是人民的雷雨,是人艺的雷雨,是观众的雷雨”,在《雷雨》这课大树下,以精心的呵护与培养,继续见证它的枝繁叶茂,于一位在《雷雨》中驻足了近20年的演员而言,或许也是一种莫大的成就与幸福。
2月17日,《雷雨》将再度上演,通过顾威与王斑两位重排导演的联合执导,本次演出也将带来极具人艺风格的表演,以精益求精的方式与现场观众共同体味话剧艺术的本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