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是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常不是自己来主宰着。受着自己——情感的或者理解的——捉弄,一种不可知的力量的——机遇的,或者环境的——捉弄。生活在狭的笼里而洋洋地骄傲着,以为是徜徉在自由的天地里。称为万物之灵的人物不是做着最愚蠢的事么?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每每欲提笔写这部剧的剧评时都深感惶恐,惶恐于其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惶恐于多少年来在舞台上挥洒汗与泪,倾情演绎它的演员们;惶恐于近现代众多研究曹禺的文学评论。前人留下的太过精彩,以至于不敢妄加言语,生怕自己半个字的闪失,抹黑了这座中国话剧史上的丰碑。
可是我又是那么喜爱这部剧,从北京人艺老剧院演出的最经典的版本,再到天津人艺版,最后再到曹禺剧院新建成后上演的青年版,几乎从未错过。不久前,和女朋友在正阳书局的旧书堆中,我很巧合的翻到了初版《曹禺传》老书,翻看前人遗墨,使我对这位开创中国新式话剧的伟人有了更深的理解,才斗胆写下这篇推文。
不可否认的是曹禺先生绝对是戏剧文学的天才,年岁不及25岁的他便能将错综复杂的两代关系,用短短24小时的时间以急剧激烈的矛盾冲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那么复杂的人物关系,纠集着那么多矛盾,集聚着那么多内在的容量。没有多少拖泥带水的东西,一切都又是顺乎自然的。看看"五四"以来的剧本创作,还没有一个人像曹禺写出这样一部杰出的多幕剧,在戏剧结构上这样高超,这样妙手天成。一幕看完,让观众瞪大了惊奇的眼睛巴望着第二幕、第三幕。他把几条线索交织起来,综地推进,一环套着一环,环环相扣,并非完全没有丝毫雕饰的痕迹,但就其严谨完整来说,在中国话剧史上也堪称典范。
曹禺
在倾心于人物创造上,他虽初出茅庐,却走到了前列。他带着宝贵的五四新文学的传统,走到新兴的话剧阵地上。他也带着新兴话剧艺术的经验,更避开教训,闯着他的新路。他的艺术视野是开阔的,正在涌起的世界戏剧创新浪潮,他尽收眼底。他没有机械地模仿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派戏剧的东西,他循着易卜生所拓开的近代戏剧潮流,寻找着使中国观众能够接受的东西,从易卜生、契诃夫、奥尼尔再回到希腊悲剧、莎士比亚,他看到,或者说领悟到世界戏剧发展的本质趋势:即如美国戏剧理论家约翰·加斯纳所概括的:“现代剧作家试图使现实与诗这两种可能的境界,都能够达到美的极致,或都力图使这两者能够浑然一致或相互迭替。"易卜生的剧作追求“写出诗意来”,契诃夫追求戏剧的“情调”,他的剧作的"内在戏剧性”,实际上是把诗意的抒情性同戏剧性融合起来。奥尼尔也强调戏剧的诗,他说,“诗的想象力能照亮生活中最污秽的死胡同”。诗和现实的契合,是一种心灵的启示,是一种审美意识的点燃,或者说是一种审美思维的开拓。在这里, 世界的潮流,时代的呼唤,生活的声音,在外来影响的启迪和深刻的领悟中,焕发起他革新的创造力,形成他的创新的戏剧观念。而在诗与现实的契合中,他追求的是对人的灵魂、人的精神世界的发掘,是对性格的倾心塑造。
说了这么多有关于曹禺先生本人的事情,我想,也是时候再重述一遍这部话剧史上丰碑般的作品——《雷雨》。
印象里雷雨部分节选在小学二年级的课文当中,相信大部分读者都对这部作品有一些印象的,既然有所印象,那便不能不记起《雷雨》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为了能够便于大家理解,我先将剧中人物的关系图放在下面。
-
周朴园:55岁,某矿业公司的董事长,年轻时曾有一位女佣情人侍萍,在家庭压力下弃侍萍另娶。
-
蘩 漪:35岁,周朴园之妻。
-
鲁侍萍:47岁,女佣,原姓梅,周朴园的旧情人。三十多年前和周朴园私生了周萍,怀了鲁大海后,被周家赶出门,跳河获救,嫁给周家的仆人鲁贵,生下女儿鲁四凤。
-
周 萍:28岁,周朴园和鲁侍萍的长子,周家少爷,与继母蘩漪私通。
-
鲁大海:27岁,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次子,随母亲生活,矿业公司的工人,工运领袖。
-
周 冲:17岁,周朴园和蘩漪的独子,学生,暗恋四凤。
-
鲁四凤:18岁,鲁贵和鲁侍萍的独女,也是周萍的同母异父妹妹,在周家当女佣,在不知情下与周萍相恋并怀孕。
-
鲁 贵:48岁,周家仆人,鲁侍萍的丈夫,鲁四凤的父亲。
这是一场关乎两个家庭两代人间的恩怨情仇,前一代人铸下的错,后一代仍在上演,并由两代人共同品尝恶果,这是富贵家庭不可被提起的禁忌,也是贫苦家庭充满伤痛的曾经。多年来的一切恩怨,终于在一个仲夏闷热的早晨开始了最后的清算。
老版《雷雨》宣传图
新版《雷雨》宣传图
(场景描写)所有的帷幕都是崭新的,一切都是兴旺的气象,屋里家具非常洁净,有金属的地方都放着光彩。屋中很气闷,郁热逼人,空气低压着。外面没有阳光,天空灰暗,是将要落暴雨的神气。
序幕
周家客厅,夏天的夜晚。周朴园之妻蘩漪与周朴园前妻之子周萍在深夜幽会,被周家男仆鲁贵察觉,但由于当晚天色昏暗,没有看清幽会二人的脸,只觉是“闹鬼”。
第一幕
周家客厅,三年后,夏天的早晨。周萍又转而与家中仆人四凤相爱。其私下经常接济家中贫困的四凤,不料也被鸡贼的鲁贵用了什么手段知道了。
随后鲁贵向其女儿四凤讲述三年前客厅“闹鬼”之事,以及自己对当时幽会二人身份的猜测,四凤疑惑自己的情人不会做此事。蘩漪从自己娘家嫁过来,一面经受周朴园的严苛对待,一面又与自己私通的周萍分手,遭受周家两代人欺凌,心情十分抑郁。
而周朴园却经常想起三十年前和他曾有私情并生有两子的丫头侍萍。当年自己也被父亲强压下被迫选择抛弃了侍萍。恰巧,鲁妈(当年的侍萍,今嫁鲁贵)为找女儿四凤无意中来到周家。周朴园碰见侍萍惊愕异常。
矿上罢工代表鲁大海为请愿事,来到周家找矿主周朴园。周萍与鲁大海发生冲突,并打了鲁大海,鲁妈眼见兄弟相见,情如仇人,悲痛欲绝。
第二幕
鲁贵家,当天的傍晚。鲁贵父女因四凤与周萍的地下恋被繁漪发现,而被辞退,鲁贵借酒消愁,四凤仍在思念周萍。鲁妈不忍女儿走自己悲惨的老路,要四凤对天盟誓,与周家断绝往来。半夜,周萍越窗来找四凤,四凤既痛苦又留恋。蘩漪跟踪其后,妒恨噬心,她暗把窗户拴上。
鲁大海回家见周萍与妹妹四凤相会,周欲逃,但窗已拴死。愤怒的大海与周萍拼命,鲁妈拼命阻拦,周萍才夺门而逃,四凤随之冲出家门。
第三幕
周家客厅。当天深夜。蘩漪痛苦地回家。再次遭到周朴园的精神摧残。周萍为逃避一切,准备离家出走,繁漪苦苦向他哀 求,希望带她一起走。四凤匆匆赶来想与周萍再见一面,鲁妈为找女儿也跟来了。
第四幕
四凤、周萍恳求鲁妈让他俩远走他乡,鲁妈愕然。蘩漪如痴似狂地揭开了她与周萍的关系,事到如今周朴园也不得不说出鲁妈的真相,要周萍当面认母。雷雨交加,四凤见情冲向茫茫黑夜,触电惨死。周萍也绝望地开枪自杀……鲁大海搀扶着母亲侍萍,走出周家……
最终,两个家庭落得个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结局。鲁家失去了四凤,侍萍疯掉;周家失去了周萍。 真是应了那句话“已有之事将来必有,已行之事将来必行,太阳底下无新事”。
周朴园年轻时就曾背着自己严厉的父亲与自家的仆人私通,他是否会想到多年后自己的儿子也将这一幕重新上演于自己的家中?鲁侍萍年轻时所犯下的错误用自己的一生偿还,可她又怎么能想到自己的宝贝女儿还会再犯?周萍先是与自己的养母私通,后又受迫于父亲的威压觉得自己这样不体面的行为不应该发生在“这样体面”的家中;后又转而无师自通般地效仿起自己的父亲私通起自家的女仆。繁漪作为一个女人先后爱错了两个人,嫁给了专横武断的周朴园,后又爱上了其唯父命是从的儿子,不可谓不悲惨。 耿直刚正的鲁大海,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痛恨的纨绔子弟,骗取妹妹感情的周萍竟是自己同母同父的亲哥哥。只是许是剧情的“老套”,抑或是观众审美志趣的变更,每当剧中人物爆料出彼此间真正的关系的时候,台下的观众总是传来笑声一片,这本应是悲剧的场面被当作了狗血的笑柄,引得众人发笑。我想台上的演员们也注意到了这种违和感,但也无可奈何,只得按照剧本的安排继续机械地演下去。他们的演技确实精湛入微,但坐在台下的我总觉得哪里别扭。也许,老旧的剧本也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所调整?当然,这就又是另一个巨大复杂的课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