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的初步发展,话剧的无产阶级性产生
1929年, 上海艺术剧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提出了为“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中国
话剧的无产阶级性萌芽。
左翼“剧联”总盟设在上海,领导北平(今北京)、南京、广州、杭州等分盟,建立50多个左翼剧团,演出《 血衣》、《乱钟》、《怒吼吧,中国》、《香稻米》、《 回春之曲》等大量进步话剧,涌现出 夏衍、 于伶、 陈白尘、 宋之的等一批新剧作家以及 章泯、金山、赵丹、 舒绣文等舞台艺术家。
“九一八”事变后,日伪当局颁布《艺文指导纲要》,实行文化专制,辽宁地区刚刚兴
起的群众话剧热潮,遭受严重打击。但一些民间话剧团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影响下,继续顽强地活动着。
1932至1937年河北定县农民戏剧实验在做话剧尝试;“红色戏剧”在江西、湖北、湖
南、广东 、福建等革命根据地十分活跃,演出《 二七惨案》、《八一南昌起义》、《我——红军》等几百个剧目,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 军民的战斗士气,中国话剧的无产阶级性得以发展。
1933年中国第一个营业性剧团 中国旅行剧团诞生并坚持14年之久;
、《太平天国》,40年代剧社演出《赛金花》等大型剧目,舞台艺术水平大大提高。
1935年国立戏剧学校在南京成立,之后14年中培养学生千余名,演出独幕、多幕剧
近180出,活动遍及苏、湘、鄂、川等省,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